伊斯蘭之光
  目前位置:首頁>>嚙踝蕭痚妧A>>|JI
鹿特丹清真寺欣欣向榮
2006.5.28  10:50:34 AM      閱讀4994次
 
    荷蘭是西歐一個小國家﹐但是荷蘭的鹿特丹是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海港﹐全市六十萬人口中﹐穆斯林有八萬人﹐全市人口八分之一。 市內有三十座清真寺﹐五所伊斯蘭學校﹐兩所伊斯蘭經學院﹐伊斯蘭文化和教育全面發展。 多年來﹐鹿特丹穆斯林社會培養在荷蘭國內服務的伊斯蘭學者和清真寺伊瑪目﹐他們熟悉當地歷史、傳統、文化習俗和語言﹐成為歐洲穆斯林融入社會的典範。


  荷蘭的穆斯林都是三十年前進入這個西歐國家的移民﹐他們多數來自土耳其、中東、印度、非洲和歐洲的巴爾幹地區。 早期的清真寺﹐無異於同鄉會﹐是同一種族的穆斯林聚會場所﹐與世隔絕﹐禮拜的群眾(高目)與阿訇都不諳荷蘭語﹐也不通歐洲大國外語﹐如英語、法語或德語。 現在的穆斯林社會﹐最積極的成員都是第二代和第三代移民後裔﹐在這個國家受基礎教育﹐然後上大學﹐參與社會活動。 其中許多人熱心於伊斯蘭宣教﹐是媒體上的穆斯林社會代言人﹐把穆斯林社會從外來“蠻夷”改變成荷蘭本土文化一部分。


  達魯爾-希吉拉清真寺位於市內繁華地帶﹐教長阿布杜拉•尤素夫阿訇說﹕“過去走進這座清真寺﹐就好像回到了阿拉伯﹐人人都說阿拉伯語﹐外面的荷蘭人看我們像外星人﹐清真寺是這條街道上的文化孤島。 現在禮拜的人多是荷蘭出生的新一代﹐伊瑪目主麻聚禮講臥爾茲必須用荷蘭語﹐否則聽不懂。 寺內所有文字說明和佈告欄﹐都是荷蘭語文﹐荷蘭人進入不再有陌生感﹐這裡是荷蘭本土一部分﹐伊斯蘭成為本土文化。 許多荷蘭當地人﹐進入清真寺咨詢伊斯蘭知識﹐他們聽伊瑪目講臥爾茲﹐句句明白﹐佩服伊斯蘭教義博大精深﹐許多人這樣歸信了伊斯蘭﹐成為新穆斯林。” 這座清真寺建於1990年代﹐頭十年保持種族文化色彩﹐現在被社會稱作“荷蘭清真寺”﹐每個星期五主麻日﹐荷蘭人新穆斯林比其他清真寺多。


  土生土長的荷蘭伊瑪目﹐不僅宣教的語言改變了﹐更為重要的特點是﹐他們用伊斯蘭精神分析講解荷蘭和歐洲文化現象﹐針對性更強﹐因為星期五聚禮講臥爾茲的目的﹐是給聽眾伊斯蘭正道指導﹐引導他們端正生活方式。 有的放矢﹐是將臥爾茲的靈魂﹐達到勸善戒惡的目的。 有陌生人進入清真寺﹐接待他們的也許是同學﹐或從小在一起長大的小朋友﹐交談親切﹐思想容易溝通﹐許多伊斯蘭疑惑的問題解答容易理解。 鹿特丹各座清真寺﹐每月都有許多開放活動﹐吸引附近非穆斯林居民參加﹐逐漸成為本街區的一個文化站﹐與社會聯繫緊密﹐多有互助。


  荷蘭穆斯林社會在歐洲創造了融入社會的經驗﹐樹立了具體榜樣﹐成為許多國家的學習示範。 這些年來﹐不斷有國外攷察團或負責宗教事務的政府官員﹐到荷蘭穆斯林社會和清真寺參觀訪問﹐學習先進經驗﹐如瑞士、法國、德國、比利時、意大利。 例如﹐德國民族歸化部在汲取各國經驗的基礎上﹐公佈了一套德國伊瑪目培訓二十點戰略綱要﹐指導本土伊瑪目培訓和清真寺管理工作。


  歐洲國家的清真寺﹐許多地方被看成是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障礙﹐因為文化隔閡太深成為難以攻克的頑固堡壘。 荷蘭向歐洲各國展現的清真寺文化經驗﹐使清真寺變成本地文化站﹐宣傳愛教愛國思想﹐穆斯林與當地居民水乳交融﹐完成了伊斯蘭本土化的過程﹐化障礙為橋樑。 清真寺承擔許多社會文化責任﹐例如舉辦各種業余訓練班、社區文化交流活動、舉行學者講座、專業培訓班、兒童活動場所﹐每次活動不限定是穆斯林參加。 婦女和兒童可以自由出入清真寺﹐唯一的條件是﹐不妨礙禮拜和祈禱。 清真寺中設立互聯網信息中心﹐為本地穆斯林社會服務﹐解答各種社會和生活難題。 荷蘭全國一千六百萬人口有一百萬穆斯林﹐成為這個國家生龍活虎的人才資源。


  (www.islam-online.net/English/News/2006-05/17/article03.shtml)

 

   
將本新聞發給好友


伊斯蘭之光工作室(islam.org.hk) 版權所有©